18101298214
发布日期:2025/7/27 16:19:00
 
你的实验“底盘”靠谱吗?
 
全质粒测序揭秘:为什么“零件”都对,车却跑不动!
 

 

你有没有这样的崩溃时刻?
  • 明明插入片段测序正确,质粒能转化、能扩增,但蛋白表达量为零?

  • 辛苦设计的载体在别人手里正常,换到自己实验室就“罢工”?

  • 连试了3个宿主菌,结果全军覆没……

 

别慌!今天带你揭秘一个隐藏的”——质粒骨架突变

它就像一辆车的“底盘”,看似不起眼,一旦出问题,实验直接“原地翻车”!

“零件”都对≠“车能跑”:骨架突变才是真凶
图片

想象一下,你花大价钱买了一辆豪车,发动机(插入片段)完美无缺,但底盘(质粒骨架)锈蚀变形——它能开得动吗?

质粒骨架包含复制起点、选择标记、启动子、终止子等核心元件,相当于汽车的“传动系统”“油箱”“刹车”。哪怕插入片段像发动机一样完美:

  • 复制起点突变 → 质粒“油量耗尽”,无法复制;

  • 选择标记失效 → 抗生素“刹车失灵”,宿主菌“越跑越野”;

  • 启动子沉默 → 引擎“熄火”,蛋白压根不表达!

扎心案例:
某实验室用CRISPR质粒敲除基因,插入片段测序正确,但敲除效率为零。后来发现是质粒的终止子突变,导致CRISPR RNA无法正确转录……

为什么骨架突变总被忽略?
图片

只看局部,忽视整体

很多人拿到测序报告,只盯着插入片段是否匹配,却忘了检查质粒的“全身健康状况”。

“隐形杀手”难察觉
骨架突变不会像插入错误那样“一眼可见”,可能表现为:

  • 转化率忽高忽低;

  • 抗生素筛选假阳性/阴性;

  • 蛋白表达量“薛定谔式波动”……

“背锅侠”宿主菌
实验失败时,第一反应是换菌种、换试剂——但其实可能是质粒本身“病了”!

全质粒测序:给你的实验“底盘”做安检!
图片

传统测序只查“插入片段”,但全质粒测序能一次性扫描整个质粒(从A到Z),像医生给车做全身CT一样:

  • 检测所有元件:复制起点、选择标记、启动子、终止子……一个都不漏!

  • 揪出隐性突变:碱基替换、插入缺失、重复序列重组……无处遁形!

  • 节省时间成本:避免反复试错,实验一次成功!

对比图:

方法

检测范围

适用场景

插入片段测序

只看“发动机”

快速验证克隆是否成功

全质粒测序

检查整车“底盘”

关键实验前、长期保存质粒

拯救实验的3条“保命法则”
图片
  • “新车上路”先体检

新构建的质粒、长期传代的质粒、跨实验室共享的质粒——务必做全质粒测序!

  • 定期“年检”防老化

质粒在传代或冻存过程中可能“生锈”,建议每隔10-20次传代测序一次。

  • 选对“4S店”维修工具

高保真酶:减少复制错误(如NEB Q5);

冻干法存储:避免氧化损伤(加10%甘油);

严格无菌:防止宿主菌污染导致重组错误!

生工纳米孔全质粒测序的优势
图片
  • 测序时间最快只要4个小时,测序速度更快

  • 无需单独的引物设计或合成,测序简单

  • 针对复杂序列等困难样本,测序成功率更高

  • 无需客户自行拼接操作,测序体验更好

  • 单次测序准确率可达99%,一致性准确率可达Q30,即99.9%,测序准确性更高

图片

实验失败的原因千千万,但全质粒测序能帮你省下80%的排查时间!

下次当你怀疑“是不是哪里没考虑到”时,不妨对质粒说一句:
“底盘稳了,实验才能稳!”

图片
 
END
 

图片

上一篇:生工再引进华大DNBSEQ-T7仪器,助力测序服务 下一篇:技术分享|Olink蛋白质组学 VS 质谱蛋白质组学,该如何选择
已经到最底了
服务支持
新闻资讯
关于我们
微信扫一扫